新闻中心

青岛担保中心: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2/28 点击数: 【字体:

 

融资难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打破这一瓶颈,让银行与企业成功牵手的,担保公司的努力可谓功不可没。

作为岛城担保行业的龙头企业,青岛担保中心在致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始终不遗余力—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破传统贷款戒律,不断探索新型担保模式,创新之举频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在青岛担保中心再次荣获青岛市“十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之际,中心总经理李楷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李楷表示,“十强”荣誉的获得既是政府部门对中心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之路上留下担保中心的独特印记。

5年服务岛城500家中小企业

       作为国内首批专业类担保机构之一,青岛担保中心自1999年9月成立以来,在解决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降低金融经营风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11年5月,公司通过改制,由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成为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注册资本为6.3亿元,净资产约7亿元,累计提取风险准备金1.6亿元,对外担保余额逾30亿元,银行授信总额近80亿元,成为岛城为数不多的综合能力最强的担保公司之一。“担保中心自从2009年重新启动担保业务以来,考察企业2000多家,累计为全市5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目前在保余额34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还贷周转金超过150亿元,为中小企业减少融资成本2.1亿元。”李楷告诉记者。

       由于青岛担保中心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懈努力,2009年,中心获评国家级评级机构AA评级(为国内区域级担保机构的最高评级);2010年11月,山东省经信委、担保行业协会授予中心“2010年度银企合作信得过单位”,中心还获得各级政府奖励资金累计500余万元;2010年,青岛市担保中心获选成为全国和山东省两级担保协会副会长单位、市担保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市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并获得市政府部分注资用于进一步扩大担保规模,令担保中心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上如虎添翼。

       创新担保模式领行业之先

       青岛担保中心通过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创新之举领行业之先,为公司业务推陈出新提供了不竭动力。“作为我市担保行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青岛担保中心已经成为青岛地区银行最重要的担保合作机构,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本异地城商行、外资银行等各类银行都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为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青岛担保中心在风险可控的前题下,不断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束缚,由针对单一行业、单个企业的担保业务,到集合担保、产业链融资担保、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担保;由不动产抵押担保到股权质押担保、存货浮动抵押担保等,还在青岛开展了首例商标质押担保、专利权质押担保业务;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证券公司、风投公司、信托公司和保险(放心保)公司为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在探索新型融资服务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李楷介绍道。

    据了解,面对势单力薄的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准入和授信的现实,担保中心化零为整作“集合”,创新提出“集合贷款”的新型业务模式,即担保中心挑选同一行业、同一领域或同一地域的,有关联的中小企业,进行集中考察、集中管理、集中办理手续,集合起来与银行谈判准入和授信,把低收益的银行零售业务做成批发业务,提高银行参与积极性,帮助中小企业抱团进银行。除集合贷款担保外,担保中心还首推“产业链贷款”模式,选择产业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企业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组织担保贷款。既扩大业务体量,满足银行的要求,又能加强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联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而且使担保中心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一举三得。

       2010年,青岛担保中心在我市首家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帮助妙府老酒用商标作质押,成功获得500万元贷款,解决了扩大生产的急需资金,此举也为我市担保行业打破无抵押物桎梏,用无形资产为企业提供融资作出了典范。

       2011年,担保中心与市科技局、青岛银行合作,建立初期担保规模1亿元的科技企业融资平台,三家出资主体采用“四四二”的出资分摊模式,通过担保杠杆的放大效应,以较少的资金投入,为我市科技类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支持。该模式由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共同出资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参与各方贷款风险共担,各尽所能为企业创利,开创了我国北方地区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新模式。

       2012年,青岛担保中心、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四川信托有限公司青岛分部三方合作,成功发行了青岛市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为我市3家中小企业融资5500万元。

       2013年,青岛担保中心还与市发改委共同成立了“青岛市服务业发展担保融资专项基金”,基金规模6000万元,放大5倍后,三亿元的融资担保可为我市众多服务业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另外,在科技园区板块服务模式创新上,青岛担保中心还积极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设立区内企业融资平台,联合青岛市科技局启动了创新型小企业直通车计划, “创新易贷”开展 业务,为岛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路径。

       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减负

       在宏观经济脚步放慢的背景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意愿明显减弱,加之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30%甚至50%,使得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成为限制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流动资金贷款直接用于企业经营周转,如同人的血液。而银行一年一度的还款再贷,无异于抽血再输回,不但是对危机中的中小企业的一次摧残,而且催生出一个靠提供过桥资金收取高利息生存的寄生行业。每年的新旧贷款周转如同企业过关,而目前民间市场短期融资,3~8天就要收贷款额1%~3%的费用,中小企业苦不堪言。

       2009年,我市出台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应急支持试点工作通知”,鼓励担保公司为银行贷款即将到期的中小企业铺路搭桥,解决了众多企业的燃眉之急。市经信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联合发文,由华通集团出资,委托市担保中心为贷款到期企业提供垫资过桥服务,生产经营正常的中小企业在贷款到期时先由担保中心垫付,待银行完成续贷后将资金归还。市财政局由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拿出1000万元,按过桥发生额的千分之三进行补贴这项业务让还贷期的企业不需要为归还银行还款而影响日常经营,不需要承担民间借贷的高额垫资利息,让企业实实在在受益。文件下发仅十几天,担保中心就为青岛凯萨制本厂有限公司等企业垫资六千多万元,相较民间资金垫资,直接为企业节约近200万元,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中心为企业提供全市最低的担保和周转金费率,帮助周转金用户向市经信委申请补贴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以投、担、债为主的组合融资模式促进我市中小企业通过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发展。”李楷表示。为了突破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融资瓶颈,担保中心适时调动现有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并降低了中心承担的风险,为社会创造了效益。

       丰富羽翼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放缓和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担保公司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而较为单一的赢利模式和不断收窄的发展空间,令各家担保公司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行业性的整体压力普遍加大,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担保公司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李楷坦言。

2013年,堪称是担保中心实施多元化发展的起步之年。为了延伸经营触角,2013年初,担保中心控股海都投资担保公司,成立青岛华通海都担保有限公司,作为中心的第一家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覆盖整个北部经济区。

2013年7月,酝酿多时的融资租赁公司开花结果。在集团的鼎力支持下,青岛华通东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目前已成功开展了两笔业务,使中心在岛城融资租赁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2013年年底,与入股的青岛海融典当行实现了业务对接,典当业务的联手开展,为担保中心又增加了新的融资服务平台。

       转入2014年,担保中心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更是硕果频结,1月份,与澳柯玛(600336,股吧)等联合出资成立的青岛东华澳担保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其为配合青岛市环湾经济、拥湾发展而成立的东华澳分公司也在办理注册中,公司的业务重点将放在供应链融资担保服务上;而3月初,青岛华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挂牌成立,服务对象将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通过典当业务,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通过担保业务,能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通过小贷业务,可满足企业前期的资金需求;通过融资租赁业务,让企业的资金沉淀下来,为未来发展蓄力。可以说,通过多元化的融资平台的搭建,将使小微企业获得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各个时期的融资需求。”李楷表示。

       采访中,李楷透露,“做大做强担保业务,以投资业务为新增长点”,是担保中心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又一落脚点,目前中心已与中信万通证券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心未来整体上市打下基础,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担保中心定会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 本报记者 崔峥 高扬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